考研二战换学校之前一定得想清楚,换学校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,而不是说看着哪个学下更合适、更好,就去换哪个学校,因为毕竟是二战了,这时候的放手一搏那就是“只许成功,不许失败”,否则付出的时间成本太高了,以两年的青春时光为代价实在太大了,因此要想清楚。
(1)院校难度过高,分数相差过多,今年准备知难而退,知道自己的真正实力,想要选择一所切实可行的院校;
(2)一战院校专业课难度较大,想要更换一所同级别但专业课题目类型更擅长的学校;
(3)一战准备不充分,报考的院校难度较低,但未被录取,今年想要全力备战进而冲刺更高目标院校;
(4)目标院校修改考试大纲,被迫重新进行院校选择;
(5)初试成绩还算理想,但复试分数很低,被刷。
涉及到很多因素,包括目标院校的招生政策、录取比例、分数线、导师因素等等,如果对目标院校进行彻底的分析,那将对整个考研的成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。
像很多院校都有热冷之分,或者有的学校推免名额多,留给考研的名额就少,考取难度相应也会加大。还有招生人数过少的高校,考取率较低,都应慎重报考。
说了这么多,面对这么多的考研选择因素,到底有没有一个具体的择校标准呢?究竟怎样才能选出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学校呢?接着看下面的梯度择校法。